写材料实用节俭(不贪)主题用典集锦(25条)

2024-09-05 0 358

1.君子以俭德辟难,不可荣以禄。

出处:商·姬昌《周易·否卦》。原文:“《象》曰:‘天地不交,否。君子以俭德辟难,不可荣以禄。’”

释义:君子以节俭为德而避开危难,不可追求荣华而谋取禄位。“辟”,通“避”。比喻:节俭可以避免灾祸,而荣禄却可以带来灾祸。

用法提示:清代汤斌任江宁巡抚时,安于清贫,一日三餐常以豆腐汤佐食,人称“三汤巡抚”。后来,他的官越做越大,却依然保持简朴的作风,因衣着朴素被称为“羊裘尚书”。这些衣食住行的小事,看似微不足道,却如同一面镜子,照见了为官者的做派与操守。在公文写作中,这句话之后的内容可以是对官员的要求。比如,“君子以俭德辟难,不可荣以禄。”“俭德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更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德行。对于领导干部,俭亦是廉,廉洁也可以“辟难”。

2.奢靡之始,危亡之渐。

出处:北宋·宋祁、欧阳修等《新唐书·褚遂良传》。原文:“(褚)遂良曰:‘雕琢害力农,纂绣伤女工,奢靡之始,危亡之渐也。漆器不止,必金为之,金又不止,必玉为之。故谏者救其源,不使得开。’”

释义:奢侈和浮华的行为开始之时,也是危险和灭亡渐渐来临之际。强调奢靡之风的危害性。

用法提示:李世民第四个儿子李泰被封为魏王之后,生活奢侈,朝中不断有人谏言。李世民不以为然,这才有了褚遂良的这段话。在公文写作中,这句话含义深刻,我们在引用的时候,不妨适当延伸,还能增加文章的厚度,如“历史周期律”“二律背反”等。比如,“奢靡之始,危亡之渐”揭示了人性中极难逾越的“二律背反”:生存条件恶劣时,人们奋斗的目标往往都十分实惠,一旦通过各种努力获得了物质生活的丰饶,却往往不幸陷入其中,最终走向自我毁灭。

3.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

出处:三国蜀·诸葛亮《诫子书》。原文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”

释义:恬静以修善自身,俭朴以淳养品德。也可以解释为:依靠内心安静、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,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。

用法提示:我们都知道,行军作战、治国理政对于诸葛亮来说,可谓不在话下,而且他的家庭教育也很有一套。只不过,他为蜀国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,没有太多时间教育诸葛瞻,就只能在临终之前留书一封,让他正直做人,做一个有用的人,为国效力。在公文写作中,可以用这句话引出一个观点,即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,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,用在修身、党建方面都没问题。比如,“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”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表现。节俭被视为治国之道、兴业之基、持家之宝。

4.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

出处:唐·李商隐《咏史》。原文: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何须琥珀方为枕,岂得真珠始是车。运去不逢青海马,力穷难拔蜀山蛇。几人曾预南薰曲,终古苍梧哭翠华。”

释义:纵览历史,凡是贤明的国家,成功源于勤俭,衰败起于奢华。比喻:勤俭能使国家昌盛,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。

用法提示:在公文写作中,这联诗同样可以用来说明道理,意在让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认识到“勤俭”的重要性,进而提出勤俭节约的要求。比如,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”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,大力宣传节约光荣、浪费可耻的观念,努力使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。

5.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

出处:北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。原文:“吾今日之俸,虽举家锦衣玉食,何患不能?顾人之常情,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”

释义: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,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。比喻:奢侈之风一旦形成,便不容易扭转。

用法提示:这是司马光写给他的儿子司马康的,写了近一千字,其实意思就是两个字:“训俭”。提倡节俭体现在司马光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,包括他和王安石在政治上的分歧也与节俭有关系。在公文写作中,这句话也可以作为一种“人之常情”,后面的内容可以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,如打破这种“人之常情”。比如,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”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,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,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。

6.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。

出处:北宋·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序》。原文:“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,自然之理也。故方其盛也,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。”

释义: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,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。强调“忧劳”与“逸豫”完全相反的作用。

用法提示:“五代史”一共有前后两部,《旧五代史》是由赵匡胤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,而《新五代史》则是由欧阳修编纂的。《伶官传序》既是《伶官传》前的序言,也是一篇独立的史论,是历来传诵的佳作。在公文写作中,这句话的侧重点在后半句,也就是说在强调“忧劳”的同时,更加强调了“逸豫”的危害性,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。比如,“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。”增强忧患意识、注重防范风险,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。

7.结绮临春事最奢,万户千门成野草。

出处:唐·刘禹锡《金陵五题·台城》。原文:“台城六代竞豪华,结绮临春事最奢。万户千门成野草,只缘一曲后庭花。”

释义:结绮楼临春阁的建造最豪奢,如今千门万户都长满了野草。比喻:奢侈浪费是不会长久的。

用法提示:刘禹锡在年过半百的时候,从和县回到洛阳,路上顺便游览了一下南京。在南京,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组诗:《金陵五题》,《台城》就是其中一首。在公文写作中,我们可以用第二句和第三句,表现豪奢无度所带来的恶果,继而提倡勤俭节约。比如,“结绮临春事最奢,万户千门成野草。”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,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。成绩来之不易,经验十分宝贵。

8.奢者狼藉俭者安,一凶一吉在眼前。
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草茫茫》。原文:“一朝盗掘坟陵破,龙椁神堂三月火。可怜宝玉归人间,暂借泉中买身祸。奢者狼藉俭者安,一凶一吉在眼前。凭君回首向南望,汉文葬在霸陵原。”

释义:崇尚奢侈的人身后一片狼藉,一生勤俭的人反而得到安宁,奢、俭的凶、吉都历历在目。比喻:奢侈会带来灾祸,勤俭才是安宁之术。

用法提示: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可以分为很多类别,其中就有一种讽喻诗,是他的代表作。这首诗是讽喻厚葬风俗的,言语直白,又颇为狠辣。在公文写作中,这联诗可以用于直接说理,文后强调应该勤俭、如何勤俭;也可以用作列举反面事例和正面事例之后的总结。比如,“奢者狼藉俭者安,一凶一吉在眼前。”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,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,采取针对性、操作性、指导性强的举措,鼓励节约,整治浪费。

9.侈而惰者贫,而力而俭者富。

出处:战国·韩非《韩非子·显学》。原文:“与人相若也,无饥馑疾疚祸罪之殃独以贫穷者,非侈则惰也。侈而惰者贫,而力而俭者富。”

释义:奢侈又懒惰的人会容易贫穷,而如果努力劳作又节俭的话就能变得富有。在强烈的对比中强调勤俭。

用法提示:这个道理是完全没有疑问的,即使不能立即被验证,长此以往,终会得到验证。这里有一个开源与节流的问题,熙宁变法时,王安石和司马光就曾因这一分歧而反目成仇。在公文写作中,很少单独地强调节俭,一般都是既勤又俭,即常说的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。比如,“侈而惰者贫,而力而俭者富。”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历来为人们所提倡。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勤劳致富,勤俭持家。

10.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

出处:春秋·左丘明《左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。原文:“臣闻之,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先君有共德,而君纳诸大恶,无乃不可乎。”

释义: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,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。将俭提到了道德的高度。

用法提示:这段话是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说的,因为当时桓公庙的椽子上又被雕上了花,这件事与去年庙柱上被涂了红漆一样,都是不合礼制的,所以御孙进行了言辞犀利的劝谏。在公文写作中,这句话适合用在那种比较严肃的场合,强调必须要德去恶。比如,“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”抓改进工作作风,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。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,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。

11.不勤不俭,无以为人上也。

出处:隋·王通《中说·关朗》。原文:“子闻之曰:‘非所先也,劳人逸己。胡宁是营?’永遽止以谢子。子曰:‘不勤不俭,无以为人上也。”

释义:不勤劳不俭朴,就不能出人头地。比喻:勤与俭是创业、守成的根本。

用法提示:俗话说:“坐吃山空”“天上不会掉下馅饼”,都说明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财富;换句话说,只有勤劳才会拥有财富。在公文写作中,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勤俭对于一生成就的重要性,所以比较适合用于青少年的勤俭教育。比如,“不勤不俭,无以为人上也。”勤俭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。我们的先贤们历来崇尚勤俭,把克勤克俭视为宝贵的美德,奉为陶冶品行的良方,作为“治国”的经验。

12.救奢必于俭约,拯薄无若敦厚。

出处: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。原文:“方今时俗奢佚,浅恩薄义。夫救奢必于俭约,拯薄无若敦厚,安上理人,莫善于礼。”

释义:挽救奢侈必须靠俭朴节约,拯救刻薄没有比诚朴宽厚更好的办法。强调人不仅要勤俭,还要宽厚。

用法提示:郎顗是东汉的经学家,汉顺帝非常赏识他,因此便有了《诣阙拜章》。可惜后来,郎顗为孙礼所杀。在公文写作中,这句话可以用来强调勤俭敦厚的作用和意义,对于今天纠正“四风”可谓“对症下药”。比如,“救奢必于俭约,拯薄无若敦厚。”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,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,务必狠刹浪费之风。

13.奢侈足以败家,悭吝亦足以败家。

出处:清·王永彬《围炉夜话》。原文:“奢侈足以败家,悭吝亦足以败家。奢侈之败家,犹出常情;而悭吝之败家,必遭奇祸。”

释义:浪费足以使家道颓败,吝啬也一样会使家道颓败。强调浪费与吝啬皆不可取。

用法提示:王永彬是著名的文学品评家,《围炉夜话》对以前及当时的文坛掌故、人、事、文章等分段做了评价议论,寓意深刻,被后世称为“处世奇书”。在公文写作中,这句话可以作为“调和”之用,避免矫枉过正。即在说完勤俭节约等内容之后,再以“浪费与吝啬皆不可取”的道理进行补充。比如,“奢侈足以败家,悭吝亦足以败家。”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、反对铺张浪费,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。但是,勤俭节约并不等于“一毛不拔”。

14.骄奢淫佚,所自邪也。

出处:春秋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。原文:“石碏谏曰:‘臣闻爱子,教之以义方,弗纳于邪。骄奢淫佚,所自邪也。四者之来,宠禄过也。’”

释义:骄横、奢侈、荒淫、放荡,是邪恶发源的处所。另有将“所自邪也”解释为自然走向邪路。成语“骄奢淫佚”即出于此处,亦作“骄奢淫逸”。

用法提示:骄奢淫佚四个字各代表一种行为,合在一起形容生活放纵奢侈,荒淫无度。如果按照原典,这其实是一个子女教育问题。当时,卫庄公非常溺爱他的宠姬生的儿子州吁,听之任之,从不严加管教,卫国大夫石碏看不过去,便劝谏卫庄公。在公文写作中,这句话适合作为一个反面的强烈的警告,后面的内容可以“先抑后扬”“先坏后好”。比如,“骄奢淫佚,所自邪也。”铺张浪费背离优良传统文化,必将败坏党风、政风和社会风气。所以,我们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本色。

15.制俗以俭,其弊为奢。

出处:北宋·王安石《风俗》。原文:“故风俗之变,迁染民志,关之盛衰,不可不慎也。君子制俗以俭,其弊为奢。奢而不制,弊将若之何?”

释义:如果风俗的弊病是过于奢侈,则应用节俭的风尚去加以纠正。说明淳厚朴实的风俗可以纠正浮靡奢侈的风尚。

用法提示:王安石变法也称熙宁变法、熙丰变法,旨在改变北宋建立政权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。王安石以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为己任,希望宋神宗能够成为尧舜,而自己也能通过变法改变风俗、扭转乾坤。在公文写作中,这句话将俭与奢提高到了风俗层面,后面的内容也要相应地拔高,形成一种方式、形式、模式等。比如,“制俗以俭,其弊为奢。”我们要强化公民勤俭节约的意识,推动形成节约适度、绿色低碳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。

16.风俗之坏,多起于富贵之奢淫。

出处:清·王永彬《围炉夜话》。原文:“门户之衰,总由于子孙之骄惰;风俗之坏,多起于富贵之奢淫。”

释义:社会风俗的败坏,大多是因富贵之人的奢侈浮华而造成的。说明奢淫会败坏风俗。

用法提示:顾炎武在《日知录·廉耻》中说:“风俗者,天下之大事也。”从古至今,有识之士都将“移风易俗”作为国家大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风俗不仅仅指民间节俗,还指社会风气。在公文写作中,这句话在提倡节俭的同时,也可以用于批评当今社会的某些现象,如炫富、夸富、斗富等,对象则不受限制。比如,“风俗之坏,多起于富贵之奢淫。”我们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,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,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,努力使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。

 

收藏 (0) 打赏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打开微信/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,分享从这里开始,精彩与您同在
点赞 (0)

学习时间 写作素材积累 写材料实用节俭(不贪)主题用典集锦(25条) https://guidebook.top/536.html

常见问题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
官方客服团队

为您解决烦忧 -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